伊莉討論區

標題: 我說道德經,要你讀懂。第一章 [打印本頁]

作者: wangfong    時間: 2009-4-4 01:35 PM     標題: 我說道德經,要你讀懂。第一章

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始;有名,萬物母。常無,欲觀其妙;常有,欲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是中國人最深奧的一層學問。有時候,它稱作「道理」、「法則」、「道德」、「仁義」、「學問」、「利民」,也有人說,它是宇宙間的變化的道理,或者是人生活的規範。其實,我想這些都是沒有錯的。「道」,包括著是世間的學問以及關係,由於太過於龐大了,所以,一般很難去規範他的範圍在那裡。不過,就我的理解來說,「道」應該是一種調和的關係,而它所調和的東西,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也就是與萬物同化,一起成長。舉例來說,天地之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又稱四時。面對不一樣的季節,我們當然都要有所適應,冬天到了,要多穿點衣服;夏天來了,穿著便要清涼。不宜太超過,也不要缺乏,於是道是守中,就是中庸,恰到好處的意思。
而這個道理,是「可道」。可以被說明,可以說出來的,因為,它是一個規範,固然是可以被說。可「道」的第二個道,老子就是說明:「如果你要問我道是什麼東西,沒問題,我可以告訴你。」這就是「道可道」的意思,可是老子的說法,在下面又急轉筆鋒,說「道」這個規範,我可以說。不過,要說麼,重點又放在「非常道」,道這個東西,它會改變。
非,這裡表否定,不是。常,是不變。所以一般,我們再說「常」的時候,表示著它是不變的道裡。例如說,「經常」這個稀鬆平常的字,「經」是不變的道理,「常」是不變,表示著是永恆、一種習慣,不隨時間改變。但是,老子的「非常道」卻是說,道理沒有一定。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而是講究的是「變化」。舉例來說,同性戀結婚這個法規在美國,有些州是合法,有些州卻是違法。明明都是法律,都是人民代表所制定,是規範人的行為的工具,但是,因地制宜,這個法卻不是通用,會隨著時間、地點而變化。這正是「道,可道,非常道。」的真義所在,人不能直通通的,要會隨機應變,學會應變,才能適應各種環境。所以,「善變」的課題,就無形而生,但是,這「變」強調得是生物的本能,因為又有所牽扯,在這裡先不予討論。
「名,可名,非常名。」也是一樣,一個名稱,即使是同樣的東西,也會因為不一樣的地方,對它有不一樣的稱呼。名字的不一樣,直接關係的就是「地域」。因為,如果說住的地方都相近的話,所說得語言、名稱,應該是從小受到耳濡目染,同一地域的人,所說得語言應該會相同,如果說有所不同,指明的一點就是他們來自於不同的地區。因此,這麼來說,即使是同一個東西,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名字,例如光是表明早安這個意思,各地的文字、語音皆有不同,而名字的紛亂,導致的就是意見的分歧與不確定,所以,我們國際之間,才又有所謂的國際語言出現。在史記的〈五帝本紀〉中,說到「同德」。而何謂同德,學者說法不依,但是,我採取這個說法,我認為是比較可信,「同名」叫做「同德」,既然「同名」表示著有同樣的血緣基礎,故也同心,互相幫助,所以同心同德就這麼應運而生。而既然萬物本來就有所差異,是事實。而事物容易受到語言分歧而有所影響。所以,再現今的社會,又出現法律來規範,人是有言論自由的。也正說明著說,人與人之間,一定是有所差異的,重要的是必須尊重我們和別人的差異。
可是,「名」這一個字,又非常的調詭。如果說,「名」不解釋成「名稱」的話,而改為「名利」、「地位」,也同樣可以通。社會上,有人追逐富貴、名利,可是呢,那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況且名位都是虛浮,是世俗的觀感,時代一變,觀感也會改變,名不就跟著變異了嗎?那麼,我們又何必去執著、計較那些利益了。一旦我們起了「執著」,煩惱就隨之而來,有煩惱就會產生痛苦,這些痛苦並不是來自於別人,而是自己所造成,佛教來說,那就是我們的「業」,所以,「業」是要自己來承擔。因此,有句話「知足常樂」,你以正面的角度來看待你每天所接觸的人事物,自然的由於你的心是快樂的,你的身心自然愉快。所以,老子才會強調「無欲無為」,他並不是要你無所事事,而是要放下人的慾望、得失心,沒有了慾望就不會招來煩惱,自然也不會有傷害自己的行為出現,這樣生活會更快樂。所以,我常覺得,老子的人生觀是一種樂觀、充滿藝術的人生觀,人是有積極向上的心靈。
其次,如果在將「名」有所衍生,做動詞使用,為「命名」,整個句子又富有了新的生命。生活中我們太習慣每一樣我們所看到的東西,有時候,很簡單的東西,一要說起來可是複雜的要命,我想很少人想過,為什麼桌子要叫桌子,椅子又稱作為椅子,車是什麼東西,馬是不是馬,而車馬又是什麼,像車子的馬嗎?當我們提到國父,為什麼我們會想到孫中山,而不是其他人。一張桌子,有桌面、桌腳;椅子有椅背,難道這些桌子有臉、有腳還會走路,嚇都嚇死人了。而就我所知,有這些思想的人,要不早已經被槍斃,不然就是在精神病院吧。然而,這裡我要說得東西是什麼呢?「命名」,簡單來說,就是給予一個物體生命,並且給它一個具體的形象,而且,指限定在特定的區域有效,有地域性。而當給予一個東西名字的時候,同時我們也認定了他的存在,既然認定他存在以後,同時,我們也「感覺」出了有什麼是不存在的,這是相對的。所以,老子也曾經說,「天下知其美之為美,斯惡戶乎」,意思說,天下裡如果我們已經之到了什麼是美,同時,我們也一定有一個標準說,什麼是丑的。也就是起「分別心」,有所分別,便會有「親疏之別」,分別不一樣的族群。所以說,老子認為世上都是相對,沒有絕對,一切跟著時間、地域、種族、親疏而有所不同。「沒有比較,就沒有意義」,比如說,長跟短,如果我們只拿一支15cm的尺,而沒有另一個物體與之比較,那麼就沒有意義;所以,要使他有意義,於是乎,我們拿出5cm的鉛筆,那麼來說,尺是比這隻鉛筆還長。不過,如果我們拿出的是30cm的大鉛筆呢?這時候,鉛筆又比尺長。這一個例子,它說明了兩個道理,其一,事物要經過比較,才有意義;其二,同樣的事物,卻沒有絕對,因時、因地制宜。就如例子中,兩支都是鉛筆一隻是長,另一支卻叫短。
以上的說明,無論是「道」或者是「名」,可以說是千變換化,所以,才不可道盡。隨著我們不同的理解,以及不同的使用之處,可以有不一樣的意義。但是,道,如果不去分析它所代表的意義的話,其實,它跟儒家的「內聖外王」,是很有關係的。內聖,就是修己,修養自己,反求諸己。而從自己在做到「外王」,就是管理天下。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管理不好的話,又何必去談管理他人,中庸裡面的修、齊、治、平正是在說明著這一個道理。

同樣的一個「道」、「名」,卻有那麼多的道裡蘊藏在裡頭,也難怪老子說的道理是「玄之又玄」,真是高深變化莫測阿!

接著,我們來說,什麼是「無名,天地始;有名,萬物母。」

現代的人想到無名,就聯想到網路上的無名網誌,其實,它的名字取得非常的好,是個很好的創始,理念也符合了歷史的需求。而什麼是歷史的需求,這我後面的篇章再來做解釋,以下我先簡單的針對,這一句做個解釋。
前面,我提到,當我們命名一個事物的時候,我們所作的工作不只是命名而已,命名就給予意義。當天地還是混沌的時候,經過所謂的超新星大爆炸,然後有許多閃電、熔岩,大地產生有機質,生成大氣層,然後簡單的單細胞生物開始出現。必須抓住一個重點,在最當初了時候,萬物還沒有被命名,名字還得要等的人類的語言出現才行,有了相通的命名,也就是公認的意義,那麼我們可能去發揮「溝通訊息」的功能。而不妨想一想,這些最基本為了溝通目的出現的語言,到最後卻變成無論是語言或文字,都出現與藝術相關連的功能。說話的時候,有說話的藝術,所以才有那麼多大眾傳播的系所出現;寫字,中國的書法,不也是從最當初原始的溝通功能,變成一個修養藝術興賞嗎?然而,「始」這個字,是從女旁,有學者的說法,這個「始」是母,應該同時也代表著母系社會的雛型,或者也代表所謂的「大地之母」,大地就像一個母親一般,滋養著萬物生長,大地就像一個子宮一般,人類應該要愛惜,其實,這也是至今我們看到許多的慶典一樣,為什麼強調原始,腳踏土壤;死的時候,要回歸土壤,土葬。最原初的意思,是從這裡演變而來的。然而,當我們給予萬物命名的時候,「有名,萬物母。」宇宙間的萬物就開始被我們人類所定義出來。
「常無,觀其妙;常有,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世上的「有」、「無」常常是引起紛亂的東西。如果我們不夠知足,就會在抱怨說:「為什麼他有這個,我沒有那個。」以佛教來說,三昧:貪、瞋、癡就因此而生。當我們一貪心,得失心就重,慾望就無窮,想要的物慾愈多,如果得的到,就快樂,快樂了以後呢?要做什麼,在找快樂,在繼續有慾望,於是一次的慾望比一次還大;當有一天我們得不到的時候,我們就不愉快,甚至悶悶不樂,一直想要回到過去得到快樂的滿足,執著於得到,那麼除了身心不自在外,這就是所謂的「癡」。
「常無」、「常有」,老子要我們做的是,有當成無,無當成有的知足行樂,「心」才會清淨,就能夠「觀自在」。而當我們把心平定下來以後,我們要「觀」,要觀察什麼呢?就是下一句老子所說的話,「觀其『妙』」、「觀其『徼』」,這裡「妙」和「徼」都是說,天地萬物的道理,世上得規律法則,而這個規律我前面提過,就是「道」,道是什麼呢?就是和諧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萬物靜觀皆自得。每一個聖人,讀書人其實最後所求何事,不違心而已,如何不違心,遵守天地間的運行規矩。孔子也是如此,「七十以後隨心所欲而不踰矩」因為已經看透世間道理。這來自於孔子的「學而時習之」,當學到一個規矩,就將它養成習慣,並且去實踐它。這裡的「習」是習慣,這一句強調的是實踐的精神。這裡我們見到了,無論是「妙」、「徼」兩個自雖然不一樣,但是這兩個的意思卻是相同的,都是萬物的規律。

原來,老子認為,萬物是很奇妙的,只要我們靜心下來,就能發現不一樣的地方,常存著發現的心,人也自然會更快活。這不禁又讓我聯想到,中庸裡面所說:「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把每一天都當成心的開始,不就等於去發現每一天,如此,天天都可以期待的事情,想到這裡心裡突然海闊天空。這也是「此兩者同,出而異名。」所說得意思阿!

「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同樣的一個字卻完完全全有不一樣的道理,老子在這裡就有所感慨說:「真是高深莫測阿!深不可測阿!」但是,這些道理卻是一個觀察宇宙間的「道」的門路,因此說,「眾妙之門。」這些玄之又玄的東西,也是人一生在社會上所要學習的事,而道德經的第一章,就將這些規律所做一個總述,以下的篇章就在說明,何謂和諧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所要奉行的原則。
作者: wangfong    時間: 2009-4-4 01:36 PM

這一篇,是我近來讀道德經的心得,並做整理,其中,不完善之處,還希望各學人指教。
作者: fly-mars    時間: 2009-4-4 02:42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super    時間: 2009-4-5 12:24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panis825825    時間: 2009-4-10 03:45 PM

孔子的「學而時習之」,當學到一個規矩,就將它養成習慣,並且去實踐它。若「習」是習慣,如此如何不亦樂乎呢?
作者: wangfong    時間: 2009-4-13 06:04 PM

5# spanis825825

「習」字解成「習慣」,並且是常常去做,時習之。不正說明著實踐的重要。這也是論語中最精華的一篇。學而篇第一,也是總結孔子一生的感想。
作者: fiwish    時間: 2009-4-14 02:15 PM

老兄,你斷句都錯光了。還解讀甚麼啊?
作者: y2ebl4    時間: 2009-4-14 10:42 PM

短短幾行字,卻要用好大一篇來解釋,就知道"道"有多深奧無窮了~~~~
作者: kevin29    時間: 2009-4-15 08:04 PM

恩 果然是一篇好文章
本來精神奕亦
現再看到一伴我已經想睡啦
作者: 春心盪漾    時間: 2009-4-19 03:21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andyshell    時間: 2009-4-19 12:38 PM

樓主您好,
中國古文,如果斷句斷錯了再去解讀,很容易就會發生解讀錯誤,
道德經原文的斷句,是否為如下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關於這個段落,我在網路上所查到的白話譯文為:
 
        「道」是可以說的,但說出來了,就不是那恆常的「道」。
        「名」是可以表白的,但表白出來了,就不是那恆常的「名」。
        在還沒有表白前,那個無分別的狀態是天地的本源;
        既有了表白,這個分別了的狀態,是萬物生長的母親。
        回到恆常而無分別的狀態,便可以觀看到道體的奧妙。
        經由恆常而現出分別的跡向,便可以觀看到道體的表現。
        無分別的狀態、有分別的跡向,兩者都出於恆常的道體;
        但在表白上,名稱卻是不同的。
        就這樣的不同而又同,我們說它叫做「玄同」。
        「玄同」是說在生命的玄遠之源是相通的,這便是「道」;
        「道」是萬有一切所依歸及開啟的奧秘之門啊!

 
說實在的,老子的道德經裡所說的「道」,其實與佛經裡的「本性」、
「佛性」、「真性」指的是同一件事呢。
如果無法直接參透道德經的奧妙之處,不妨可以看看佛經喔。
作者: makotomyself    時間: 2009-4-20 10:09 AM

謝謝分享解讀道德經,
人世間紛紛擾擾,心情就會煩亂,
看完這段後,試著回到原始點,
心情就會平靜,這也是一種無欲無求的境界吧

不過對於無名網站的解讀,中文命名是不錯,
不過它的英文命名也就不敢令人恭維了,
wretch 在英文上來說是指可憐苦命、卑鄙無恥的人,
主要是偏向貶義,
我想,這大概不符合"名,可名,非常名"的解釋了吧~
提供大家一笑之。
作者: kavin2416    時間: 2009-4-20 10:44 AM

第一 次學習道德經
只覺的字句很短,解釋倒是很長
道理非常深奧,見解依人不同
還在學習中的我
作者: 可愛風城    時間: 2009-4-20 10:29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roger123789    時間: 2009-4-21 09:31 AM

道德經果然深奧,原文我都看不懂ˊˋ
作者: sesehexian    時間: 2009-4-24 12:07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ily0836    時間: 2009-7-7 10:35 PM

出世是為入世

學而時習之 的 習 不是習慣  是複習  溫故知新

論語都弄錯了 老莊真的行嗎

道可道 非常道 只能意會 不能言傳
作者: lily0836    時間: 2009-7-7 10:36 PM

出世是為入世

學而時習之 的 習 不是習慣  是複習  溫故知新

論語都弄錯了 老莊真的行嗎

道可道 非常道 只能意會 不能言傳
作者: 死魂曲    時間: 2009-7-10 09:33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yingking    時間: 2009-7-11 07:26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ar2467    時間: 2009-7-16 02:53 AM

我倒是覺得樓主分析的挺有道理阿!
文章學術本就是個人心得,樓主願意分享,真該鼓勵!!
作者: topplaza    時間: 2009-7-16 01:09 PM

道德經其實是一部很簡單的經典,只是後人有太多的解釋造成不知道該聽誰的,這便是[名可名,非常名]
眾多的解釋也是道的一部份,所以[道可道,非常道]
首先,我們都有一個概念-道。道包涵了一切的事物,也就是我們都活在”道”的運行規則裡,我們只是道的一部份,所以我們要如何去解釋道是什麼東西?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文字”就我們所見到的事物!
可是這發展出另一個問題,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能用文字解釋呈現嗎?可以思考一下
再來就是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能看得見嗎?不妨再思考一下
所以”道”是無法說清楚講明白的,一旦可以講清楚說明白就不是”道”了
當我們想要把所有的事物做一個定義的時候,也就是替它取名字(文字)
等於做了一個限制的動作,所以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跟我們說不要對事物做定義
否則就失去它原來的本質,就像我們現在在談論名可名,非常名。也陷入非常名裡
這跟佛經講的”空”其實是一樣意思。我們都陷入”頭腦”的迷思裡。很多事情是”頭腦”不能解釋的,
也有很多時候,不去用頭腦解釋時,就又能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但是又說不出來,這就是體會。
打破”頭腦”的迷思,才能貼近道的本質。只要生活貼近於道-自然,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煩惱。
再說一個名可名,非常名的例子:佛陀傳法於世,不立文字為何?因世人會執著於文字相
而名可名,非常名不也是如此嗎?
作者: a7076006    時間: 2009-7-17 07:46 PM

書讀通就好了,死了就沒用了
人過的好就好了,做死了,就跟進關沒兩樣
作者: quit0788    時間: 2009-7-19 01:25 AM

這讓我想起了一折相聲裡的段子...
"道可道 非常道 就是說可以說出來的道不是一般的道...
所以老子除了這句話之後其他的下文都是白講.."
作者: TMCP123    時間: 2009-7-19 05:26 PM

好像斷句...有些岐意啊...
作者: pepp    時間: 2009-7-19 09:24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hasoheng    時間: 2009-9-11 12:51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abnet    時間: 2009-9-11 03:35 PM

大大對道德經有下苦心去研習.把心得打上來真的很有心
道德經開頭把整個宇宙觀說出.其實.第一句的大概說.天地之間一氣化兩氣.這兩氣所謂的陰.揚進一步說
動跟靜
作者: jerry0709    時間: 2009-9-16 06:45 PM

看的我頭昏眼花阿
還是不太懂
作者: retust    時間: 2009-10-25 02:48 PM

其實道家的東西
都是建立在太極的思想去延伸出來的
作者: jasonking394    時間: 2009-10-25 06:21 PM

恩 果然是一篇好文章
本來精神奕亦
現再看到一伴我已經想睡啦
作者: totti1223    時間: 2009-10-30 04:49 PM

道可道,非常道.....如果道可以用說的了解,那就不是老子當初要表明的道理了...
道家的思想對於每個人在心裡有著不同的感悟....
不管如何謝謝大大分享....
作者: dannis111    時間: 2009-10-30 09:50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donation12    時間: 2009-11-9 08:48 AM

加油,或許你一直讀,隨著時間與年齡增長,漸漸會有不同的體會^_^

斷句可以在注意一下,文本不妨可以多參考其它的,如郭店簡,帛書老子,

譯注也可以看看憨山或漢代的註解,或許又會有不同的理解與體會~
作者: kaer1005    時間: 2009-11-9 06:38 PM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作者: 901532001    時間: 2009-11-20 07:39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k74ui    時間: 2009-11-21 12:55 PM

走過滄海桑田˙歷經人生苦難的人˙人生的體驗深˙最能了解道德經的內涵
作者: 901532001    時間: 2009-11-21 06:57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huld    時間: 2009-11-26 12:24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uu70904    時間: 2009-12-2 03:30 PM

我19歲 也滿喜歡 道德經的 雖然 不是很懂裡面涵義 懂些皮毛 我想只要研讀一定會了解古人博大精深意義
作者: brandy1234    時間: 2009-12-5 12:10 AM

真佩服這位仁兄啊
話不是有很高的見識
想必寫不出此等之文吧
作者: 80617    時間: 2009-12-5 09:47 AM

道德經讀者眾多
通者鮮矣
老莊思想素為私好
可說是一種個人的生活態度
遠可以之遊山林
進則以優游仕途
作者: jwomeow    時間: 2009-12-6 12:37 AM

道德經原本是沒有句讀的,因此何來正確、錯誤斷句之說?斷句之建立應該要在道理說的通的範圍內,
而不是曾經看過某某版本的書是這樣斷的,因此論定別人是錯的。事實上各版本不同,不僅斷句,連
字的增減、字形也常有不同。
作者: joseart    時間: 2009-12-7 12:59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oseart    時間: 2009-12-7 01:10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ung8221013    時間: 2009-12-24 12:52 PM

道德經是中華文化最美的文字,博大精深,但也很諷刺幽默,開宗明義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說出來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真正的道是說不出來的)哈!整部道德經除了這一句其他都是白談,哈!哈!哈!博君一笑,別在意!
作者: stcc866    時間: 2009-12-25 09:42 PM

短短幾行字,卻要用好大一篇來解釋
作者: r302001    時間: 2009-12-25 11:57 PM

看來筆者是個對於中國文學造詣相當深的高人阿
道德經每個人讀來的見解相信多少會有不同
這也是玄理的偉大之處阿
作者: Daliun    時間: 2009-12-26 06:55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rton_scott    時間: 2010-1-17 04:43 AM

謝謝大大 ,讓我重給唸書的記憶,您的解說及個人見解都相當清楚與精闢
作者: arton_scott    時間: 2010-1-25 01:13 AM

感恩大大無私發表分享
字字珠璣
作者: 93equip    時間: 2010-1-25 05:56 PM

老兄,你斷句都錯光了。還解讀甚麼啊?
fiwish 發表於 2009-4-14 02:15 PM



    在老子的時代又沒有標點符號來斷句,
       現在的斷句也是後人推斷出來最有可能的句形節構,
       所以板主的解讀也不一定是錯得。
作者: gare0105a    時間: 2010-1-26 08:47 PM

來這邊可以了解好多事情唷
以後還要長來
作者: SHIOWSHAY123    時間: 2010-1-31 05:53 PM

哈哈
怎麼解釋是看個人的
對我來說
那麼長一段話
通常會被我歸類為屁話
但是我還是尊重大的發言
作者: 伊修朗瑪斯公爵    時間: 2010-2-1 03:55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a011    時間: 2010-2-1 11:17 AM



現代有現代的痛苦,古代有古代的考量,也許以前是這樣的,但是

實際生活上,跟,老莊思想,還是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作者: staristhe1    時間: 2010-2-2 02:16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onnon103    時間: 2010-2-2 10:16 PM

書是死的人是活的
是是非非也是看人思想
作者: 滴水無痕    時間: 2010-2-3 02:01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易二山    時間: 2010-2-4 09:42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angfong    時間: 2010-8-31 08:20 AM

回復 7# fiwish


我用的版本是:

朱謙之,《老子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另外王弼、王先謙版本也是經典。但由於此板收錄石本、寫本、佚本、道藏本以及其他諸刻本。故小弟使用此版本。)
這是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的再版。

有關於原文、斷句,例來學者、儒生都有不同的斷法;甚至從帛書以及出土文獻來看,道德經的章節、文句還有待商榷。例如:道經、德經是分開呢?還是合成「道德」二字才是。但小弟才疏學淺,不周有誤之處,還請先進指正。
作者: wangfong    時間: 2010-8-31 08:29 AM

回復 11# candyshell

感謝指正喔~

不過事實上佛教剛開始傳入中國的時候,由於為了要快速融入中國語彙的環境,因此,常借以儒、道兩家的名詞來做翻譯的工作。可參見張國剛著,《中西文化關係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這本作為中西文化交流通論書來說,寫的言簡意賅,推薦大大。
作者: wangfong    時間: 2010-8-31 08:31 AM

回復 26# pepp


    最簡單來說呢?就是說人要懂得適時而變,不要守著死信則。
作者: jhex142857    時間: 2010-9-10 09:12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0816rs    時間: 2010-9-11 08:30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uericrock12199    時間: 2010-9-12 07:38 AM

諸葛亮
因為他的聰明,還有鞠躬盡瘁的態度
作者: sank.e    時間: 2010-10-12 01:13 PM

道德經是異常深奧的一部經典  終其一生無法參透
作者: 光芒雷    時間: 2010-10-12 06:38 PM

老實說 念是會念 可是意思一直不懂
太深奧了 而且每個人見解不同
作者: 033182295    時間: 2010-10-14 06:28 AM

年輕人好莊子之奇,老人們喜論語之用,樓主喜歡老子中的哲思。所謂好書不厭千回讀,只因每個人的學識歷練皆不同,甚至隨著年齡而拓展自己的識見,都可細細品味!老子書中看似出世,其實是積極地入世。如莊子書中所言的:「得魚忘筌,得意忘言。」這些入門的工具都非我們的目標,當目標可以達到,此枝微末節之工具皆可拋。
作者: w9876p    時間: 2011-9-6 07:02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niehdt    時間: 2011-9-7 09:43 AM

可以用說的 道德經就不叫道德經了
完全要用心去體會 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詮釋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 會發現道德經給你不同的感受
記著:道可道非常道
作者: elsas    時間: 2011-9-10 07:45 AM

大音為簡,大道為凡,寥寥數字,便是值得一生參詳的問題
作者: yanzeolee    時間: 2011-9-10 11:10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ostricha    時間: 2011-11-8 06:09 PM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
古文又微言大義
要去通篇理解不是那麼容易
雖然我很喜歡老莊的清靜無為順應自然
但道德經真的不是那麼容易解讀
古人喜歡把文章通篇背起來
也許經過不斷的思考或接觸人事物
就會漸漸的明白當中的道理
所以每個人所結讀出來的結果也許會不一樣
但都是往同樣的方向只是從不同的道路
這篇文章很棒
讓我又多一層了解
感謝您的分享
作者: eyeseeatchout1    時間: 2012-3-16 09:04 AM

感謝分享,道德經要讀好,確實非常不容易。多看多學,希望能懂就好。
作者: llw1123    時間: 2012-3-16 07:44 PM

謝謝你的解釋
小時候總是猛猛董董 長大才會有些體悟阿
作者: ja1946forever    時間: 2012-7-1 07:20 PM

總覺得說懂的人呢已和其旨趣相違
作者: greg1972    時間: 2012-7-1 07:30 PM

candyshell 發表於 2009-4-19 12:38 PM
樓主您好,
中國古文,如果斷句斷錯了再去解讀,很容易就會發生解讀錯誤,
道德經原文的斷句,是否為如下呢 ...

其實斷句問題一直是古文的一個大考驗
畢竟,古代並沒有標點符號,如何斷句一直都是大問題
斷句對不對,其實我想有時候只有作者本身知道,而大家不一定都會解讀正確,
道德經部分,斷句通常都是以大大的方式沒錯,
而樓主的斷法,也是有看過,但大部分好像都是一些送的免費經典才是那樣斷法!
至於解讀,樓主的解讀有其見解,
我想很多解法都有,兼納百家才是最好的吧!所以可以看看樓主的意見,
然後也看看別人的解法,說不定有很多另外的見解喔!
作者: lim811991    時間: 2012-7-2 09:26 AM

道德經~也是被稱為~老子~的一本書咯~
話說是在五經里面的說嗎~?
作者: cnrh001    時間: 2012-7-3 02:44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rsunkimo    時間: 2012-7-4 12:17 AM

老子為子部
為道家思想之祖
所以建議此帖改列中國哲學比較適宜
作者: getthemall    時間: 2013-2-24 09:06 AM

道德經果然深奧,發這個帖真是太棒了!!!!!!!!!!!!!!!!!!!!!!!
作者: skyperor    時間: 2013-2-24 06:58 PM

道德經是一部5000字的經典 ,終其一生無法直接參透奧妙之處
作者: QQQ3698741    時間: 2013-2-25 12:25 AM

始終認為人的一生一定要讀過道德經
因為內容包羅萬象  蘊含世道運理  讀了必可增長自己  不讀人生便少了很多本該認識體悟的大道
作者: wenanio    時間: 2013-3-15 11:18 PM

老實說,老子,還是不要拿出來討論的好。
很容易被衝動的他家老子攻訐。讀老子者,各自有其心中的老子。
何況......

另,有人回文說佛性&道相同?
我想還是多讀點書的好...
只能說歷朝歷代諸子百家、中外宗教學術哲思......推到頂,勸善祈和是真的萬變不離其宗沒錯。
但~真的不能就此說「相同」啊~~~~~
作者: lim811991    時間: 2013-3-25 10:46 PM

第一篇還沒讀會的說哦~
只被過第一章的說咯~
不過知道~道法自然咯~
作者: fai0519    時間: 2014-1-26 08:52 AM

「習」字解成「習慣」,並且是常常去做,時習之。不正說明著實踐的重要。
作者: adie012    時間: 2014-1-31 12:10 PM

樓主標題和文末的句子
一邊說要教人讀懂
一邊又說請大家指教
未免有些矯情了
作者: kakuleo    時間: 2014-2-2 05:45 PM

有些部份寫得太直白了

道德經就是要意會

寫得太白其它人看了

會照著路子順著走

沒法自行思考的話 那就沒法融會了
作者: gamebase371371    時間: 2014-2-3 05:53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sd801023    時間: 2014-2-8 01:22 PM

我覺得版主也挺不錯的
能寫出這麼多話
作者: jly419    時間: 2014-2-8 08:54 PM

<<老子>>中,光是道與德,就與儒家所說有所相異。

感謝分享心得!


作者: songsong33    時間: 2014-2-9 05:16 AM

中國古文,如果斷句斷錯了再去解讀,很容易就會發生解讀錯誤,
道德經原文的斷句,是否為如下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關於這個段落,我在網路上所查到的白話譯文為:
作者: kiss571117    時間: 2014-2-17 07:43 PM

習」字解成「習慣」,並且是常常去做,時習之。不正說明著實踐的重要。這也是論語中最精華的一篇。學而篇第一,也是總結孔子一生的感想。
作者: 趙玉飛    時間: 2014-2-18 05:42 PM

我也覺得斷句怪怪的
不是常聽到的斷句
這樣的斷句也很有意思
應該也可以說得通
作者: apple1123581321    時間: 2014-2-20 06:31 PM

關於道德經,自小學背誦起,每念誦或記憶皆有所感悟,但或因懶散,未嘗試圖整理,感謝大大分享。
作者: axie    時間: 2018-2-16 09:03 PM

你們現在所讀的道德經是錯誤的~真正第一句是:道可道也,非恆道也;絕對不是什麼道可道非常道,這意思差了十萬八千里
作者: henlin1108    時間: 2018-3-1 11:07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917859271    時間: 2018-4-20 08:56 PM

這就是古人的智慧,,短短的文字就能講述一段大道理
作者: b3799123    時間: 2018-5-8 02:46 PM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ww24.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